博物館設址:華裔文化傳統中心 Kaisa-Angelo King Heritage Center


Anda comer Cabildo Streets, Intramuros,1002 Manila , Philippines


Tel(02)5276083 Fax(02)5276085


位置:在包含聖地牙哥古堡的王城Intramuros內,距聖奧古斯汀教堂2分鐘


 


開館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下午一時至五時 (每星期一休息)


 


門票:成年人每人菲幣一百元


兒童與學生每人菲幣七十元


 


本大廈其他設施:


1. 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辦事處


2. 施振民紀念圖書館


3. 華裔研究中心和資料庫


4. 龔詩凱禮堂


5. 會議室



博物館導覽


 


1.      菲律賓與中國早期的接觸


在冰川時期,菲律賓群島和亞洲其餘地方陸路相連。通過陸橋,華南的部族據說曾抵達菲律賓。從文化之考證,確立了這一史前事實。這些證據包括罎葬和梯田耕作法。


 


西班牙探險家麥哲倫1521 年來到菲律賓的幾百年前,中國人和菲律賓人就有接觸。根據記載,到十世紀末期,中菲貿易關係涵蓋菲律賓從北至南。交易方式是以貨易貨。典型的中國貨物包括絲、瓷器、水牛、鐵器和農田用具。菲律賓的一些貨物,是燕窩、龜殼、海參、鯊魚翅、珠母、蠟、金沙和珍珠。菲律賓人也曾到中國。應明朝皇帝永樂邀請,一四一七年蘇祿三王到中國朝貢。其中一位是東王巴都葛叭答刺。


 


2. 華人限制住居地點-八連


大帆船貿易把中國帆船的貿易制度,同墨西哥港市阿卡普爾科及歐洲其餘地方連系起來。大帆船在馬尼拉和阿卡普爾科之間航行九千里,歷時二百五十年。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後,華人開始移居菲律賓。他們建立了殖民地經濟的基礎。由於華人人數日增,西班牙人受到威脅。相互懷疑引向對華人的迫害和騷擾,包括大屠殺。


 


西班牙人把華人集中和限制在八連內。它最初於一五八二年建立,就在王城外。由於屠殺和火災,西班牙人把八連的地點改變了九次。在一七九O 年,當最後一個八連被毀,華人才被允許和岷倫洛及仙沓古律斯(現今馬尼拉唐人街China Town)的受洗華人住在一起。


 


西班牙人對華人的稱呼SANGLEY,源自閩南話的”生意”。菲律賓百分之九十的華人來自福建,其餘廣東。他們來菲當商人、勞工和工匠。


 


3. 殖民地文化:共同的雙手


經過數世紀的關係,華人在菲律賓文化各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印刷術是華人最重要的貢獻之ㄧ。菲律賓最早的三本書,都是教義問答手冊,是由華人印刷匠龔容於一五九三年在岷倫洛印製的。


 


羅仁樹­俞易斯,菲律賓第一位被宣聖的聖人,出生在岷倫洛,父親是李姓華人,母親是菲人。一九八七年十月在羅馬宣聖。益那舍­­依斯比利杜­仙道,是另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正由梵蒂岡審查被宣告為聖人的資格。她是一位菲華的混


血女。


 


很多早期的雕像,由華人雕刻,因此顯示中國藝術的影響。祭服、宗教雕刻品及裝飾品,也都顯示中國的基本花紋和色彩。很多石製建築物,尤其是教堂,是由華人建築的。


 


4. 華人社會的形成


鑒於西班牙人的迫害和不信任,到了十九世紀末期,華人的生活變的更艱難。他們為了自衛而組織起來。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學校、醫院和墓園。第一個華人商會,菲律賓中華商會,於一九O 四年成立。頭幾家華人公司,包括林獺戈酒廠、中興銀行、李清泉父子公司、馬文祿等。



5. 捍衛自由


十九世紀末期,華人混血兒領導了改革運動和革命運動。他們來自中層階級家庭,在馬尼拉和國外最好的學校求學,吸收了西方的自由思想。他們帶頭要求改革社會,後來參加了革命運動。


 


劉亨賻是反西統革命中唯一的純華人血統將軍。他建立了革命部隊在甲美地省Cavite 伊武斯社的兵工場,製造及修理槍械和大炮。他還親自率領革命軍同西統政府部隊交戰,經常打勝仗,被革命軍領袖蔭米溜­阿銀那洛提升為准將。他是裂石憲法(菲律賓第一部憲法)的簽署者之ㄧ。在美菲戰爭中,他為革命部隊籌集了大量資金。他於一九OO 年定居亞眉省,長期擔任馬尼道社長。


 


6. 菜仔店和小倉庫


典型的混血兒住宅,被稱為石屋。他綜合了混血兒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影響。菜仔店源自十九世紀中期的進口貨批發店,出售各種日用品和必需品。在岷倫洛或仙沓古律斯,零售店還賣書、樂器和裝飾物。石屋樓下的小倉庫,用來停放馬車或放置農具。在怡洛戈區,織機與小型陶器製造廠也設在樓下。


 


7. 混血兒住宅:客廳


混血兒住宅的設計,模仿歐洲式房屋。從街上看的見寬敞的客廳。屋主在這裡接待客人,或招待顯要的官員。菲人家庭很多長幼親屬關係,採用華人家庭親等關係。至今仍保持著源自閩語的家屬關係稱呼。


 


8. 混血兒住宅:臥室和廚房


十九世紀有四枝柱的木床,雕有花紋。以岷倫洛著名木匠埃瓦道­阿泰之名命名。阿泰最喜愛的設計是雕於木柱上的南瓜圖。至今,很多廚房用具和食品,仍然保持閩語名稱。



9. 近代華裔菲人


近代華裔菲人只有他們的姓名,或他們的家世,能夠提示他們的家族曾跨越的兩個世界及兩種文化。具有雙重文化遺傳各種美德的近代華裔菲人,繼續豐富著歷史,對菲律賓社會生活繼續留下深刻的影響。


 


10. 稀有版畫和圖片


在走廊展覽的,大多數為岷倫洛稀有的版畫和圖片。岷倫洛是西班牙統治時期後期,和美國統治時期的商業中心。


 


11. 抗日烈士


在日本侵佔菲律賓的最黑暗時期,華人組織了游擊隊,同菲人游擊隊並肩作戰,以恢復自由。不少華人游擊戰士壯烈犧牲了。


 


12. 陶瓷器展覽


十世紀至十七世紀的中國陶器和瓷器,在菲律賓群島各地發掘到。這證實了菲律賓和中國之間長期貿易關係規模之大,也說明了文化影響和古老傳統的交流。在菲華歷史博物館裡展示的陶瓷器和其他文物,都是在菲律賓發掘的。


 


13. 華裔菲人與國家建設


本展館集中於當代的華裔菲人,介紹他們的工業和企業,以及他們的公益事業和無數的其他發展方案,描述他們的公民意識,和他們致力於解決各種菲律賓社會問題的熱情。


 


華裔菲人擁有的商業所出產的產品,以成為家家戶戶的用語。諸如華裔菲人在全國各地進行的義診,和救災工作的社會發展方案,支持了政府的減貧計劃。行之有效的志願消防隊、農村校舍方案、義診所、孤兒院、農民中心、突出了當代華裔菲人的貢獻,他們是我們國家的真正建設者。


 


綜合衍射像(HOLOGRAM)開啟本展館,突出華菲的融合。一系列專櫥展出了菲華歷史珍貴的文件以及有關古代中國同菲律賓和東南亞的關係之文物。


 


佟鋼菲律賓貝殼珍藏


佟鋼先生捐獻珍藏的菲律賓貝殼在二樓展出。包括已滅絕的軟體動物的貝殼,如海洋之光芋螺黃金貝、細象牙貝和十分罕見的梅花鹿紋COWRI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lo Halo 愛旅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