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趣橫生知性十足~馬尼拉之家博物館 Casa Manila Museum



l          王城復舊再生計畫


世界上多數城市都發源於河邊,馬尼拉建城,也是從馬尼拉灣的帕西格河 Pasig River河口開始。從小聚落至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以象徵權威的城牆,建造統治者居住及管轄範圍的中心,以拉丁文稱為Intramuros,意為牆內的城市,俗稱王城。


 


王城的建築,在二次大戰時受到相當損壞,但事實上18631880的大地震,對王城已造成破壞,到戰後王城更形同廢墟。1979年菲律賓設立王城管理局,從事王城復舊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馬尼拉之家Casa Manila博物館的設立。


 


l          馬尼拉之家的外觀與設計


博物館的位置,在聖奧古斯汀大教堂對面的聖路易士廣場的一隅,此位置在殖民期就是商業文化的綜合廣場。建造馬尼拉之家博物館,當然要採取殖民時期形式。馬尼拉之家外觀設計,仿造ㄧ幢位在帕西格河對岸1850年的建築,在那ㄧ區,房子的一樓都出租作商店用,所以在馬尼拉之家博物館的ㄧ樓,也可以看到紀念品店、古董店、藝術品店等。


 



l          馬尼拉之家建築材料的特色


馬尼拉之家ㄧ樓的屋牆,都是以火山岩建造,在1619世紀西班牙人統治期間,在馬尼拉數 十公里 範圍內,均有石礦場供應石材,馬尼拉之家的石材,是來自馬尼拉北鄰布拉坎省的石礦場。


 


馬尼拉之家樓上部份是居住用房,因要防地震,建材採用比石材輕的木材。整幢屋宇有異於一般建築的,是三樓整層是以向外突出的方式設計。從外面觀看,突出部分似為馬路在艷陽之時提供遮蔭,其實這是為求地震時,可穩定房屋的ㄧ種設計。


 


馬尼拉之家隔壁房子,樓上房間的地板,並非使用木料,而是同一樓一樣用石材鋪的。這是博物館刻意保存西班牙人初期造房子的做法,以資比較。因石材不耐地震之故,其他二樓以上建築,都改用木材建造。


 



 


l          門廊與庭院的懷舊設計


參觀馬尼拉之家,是從面對聖奧古斯汀大教堂的側門進入,買門票(70批索)後,前往一樓入口,這裡是ㄧ道長廊,長廊的左側有一扇面街的大門,寬度可容馬車直接駛入,一樓入口就是乘客下車處,而沿著長廊牆邊,設有一條長長的板凳,供馬伕休息之用。


 



一樓入口的右側是ㄧ方庭院,從大門起到庭院的地面,均以花崗岩鋪設。這些石材來自中國,是早期貨船的壓艙石。當貨船抵達馬尼拉,卸下壓艙石,滿載貨品離去,當地人就利用留下的壓艙石,鋪設馬路人行道或庭院。馬尼拉之家博物館的庭院,中央有一口噴水池,這是1882年馬尼拉有自來水設施後的ㄧ項建築特色。



l          建築的中間樓層候見室


從博物館一樓入口,沿樓梯而上,是ㄧ樓與挑高寬敞三樓的中間夾層,主要是客人來訪時的候見室,(參觀馬尼拉之家時請注意,除了室內不可照相,請觀賞時行走在鋪設給參觀用的地毯上,勿走出地毯,若踏到地板,管理人員會來糾正的)。此處設有可做古董藝品珍藏的典雅桌椅,供來訪客戶、租屋房客,或幫大地主管理地產的經理休息,並等候進入屋主辦公室會談的地方。


 


l          中間樓層輝煌的辦公室


博物館這幢仿造的豪宅,處處顯示殖民時期富裕家庭之優渥生活方式。木質裝潢的屋主辦公室,是富商屋主與他的會計、秘書工作的場所。有保險箱、多個大型書櫃、寬大的會議桌,會計專用寫字檯,主人辦公桌,陳設的傢俱,多採用桃花心木或黑檀木,由本土製造,再加精緻的雕刻,足以顯屋主的雄厚財富。


 


l          中間樓層溫馨的小臥室


在中間樓層的候見室後端,有二間臥房,之前經常是提供給屋主未婚的阿姨或舅舅使用。菲律賓人家族人口眾多,常有需要照顧親戚,臥室陳設的四柱床、衣櫃、鏡檯等造型用料均屬上乘之選。


 


小臥室若無親友住用,往往是屋主拿來做午睡的房間,在一天最熱的下午二點到五點,西班牙流傳過來的午睡傳統,也為當時菲律賓人所奉行,而此一邊面臨大街,採光及通風均良好的小臥室,是全棟屋樓最涼快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lo Halo 愛旅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